最新网址:www.biqiwu.net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北宋之无双国士 > 第八十九章 大宋民户太难了!

第八十九章 大宋民户太难了!(2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灵界之新纪元 女配苟成修仙界大佬 我有一座仙灵洞天 撼椿纪 帝月谋 九零白富美:重生娇妻辣又甜 少帅夫人不好惹 重生嫁给黑莲花 灵图开天录 好孕成婚:小妻不乖,我宠的!

农户不仅要缴纳税赋,还要承担劳役。

租种官田的佃农,要负担超过收成四成的田租。

拥有土地的自耕农,则要承担十五税一民田之赋。

在缴纳两税正税的同时,还要为两税正额缴纳名目繁多的加耗,一般正额一石,加耗数升。

另外还要缴纳正额的一成,归入义仓……”

说到这里,司马光脸色变得有些沉重起来。

“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,本来两税应在固定地点缴税,但官府还要强迫农户把税物送到指定地点上交,也就是所谓的支移。

这样官府的运输费用是省下来了,却增加了百姓负担。

我在永兴军路时候,官府就曾规定一二等户支移300里,三四等户支移200里,五等户支移100里。

不愿意支移的,就得支付道里脚钱。起初税户为了节省运费,在原地把税物换成铜钱带到支移目的地去交税,可在路上还要为铜钱交过税!

道里脚钱成为定制后,至和年间,京西路每斗脚钱高达56文,已经和正税数额相差无几了!”

说到这里,司马光忍不住叹息。

“……这还没完呢,除了支移,官府经常按照自身需要,把应缴纳税物,折换成官府需要之物,称为折变。

按规定,折变本来应该按照市场平价折算,但收税人总是压低纳税人交的税物价格,抬高折变目的物的价格。

包孝肃曾经说过一事,淮南两浙的发运司命令税户把小麦按照每斗94文折为现钱交纳,比市价高了足足两倍!

这些你在文章里面写过,但远远比你所写的还要过分,在折变操作中,官府官吏不按规定明示操作,而且经常多次折变。

比如本应纳现钱,官府却要求折变成绢帛,然后再把绢帛折变成丝绵,再把丝绵折为现钱。

这样一来,官府收到的钱经过三次翻倍,已经是原来的八倍以上!”

司马光痛心疾首道:“……民户如果有地百亩,收成一百五十石,两税正额十五税一,约为百斗,即十石,加上五斗的加耗,一石的义仓。

支移道里脚钱3.7石,再加上两次折变,农民需要缴纳的税赋就从十石增加到了近五十石!

民户除了要承担年收成三分之一的民田之赋,还要承担丁口之赋,也就是人头税。

这项税不分主客户,都要缴纳。丁钱数额各地不同,从百文到七百文,米数斗到一石不等。

还有,咱们大宋还继承了许多唐五代留下的杂税,如南唐时传下来的税苗加三分供军用,盐博绸绢,加耗丝绵,户口盐钱,耗脚斗面等十四种杂税,北方的蚕盐钱,以及牛皮,农具,鞋钱,曲引钱等众多杂税。

仁宗时,对这些杂税进行了分类合并,随夏税交纳,同时又增加了许多其他随夏税的杂税。

还有和预买,原本是官府在初春给民户本钱养蚕种棉纺织,到了夏收民户交纳绢布。但后来,官府的本钱变为七成给盐,三成给现钱。

由于自耕农户税赋繁重,官府又不抑制土地兼并,很多民户失去土地迁移到了城市坊郭,但进城后还要缴纳种种城郭之赋!”

司马光说到这里,眼里有莹莹之光。

“……何谓敲骨吸髓,这就是!

咱们大宋的民户太难了!”

比奇屋最新地址www.biqiwu.net
目录
新书推荐: 大明:开局气哭朱元璋 封地一秒爆一兵,不造反不行了啊 千古苒苒 人在三国:从传道起家 我家娘子太粘人,女帝大人吃醋了 极品假太子 我朱标不当仁君,大明成日不落了? 开局刺杀皇帝:你赶紧灭我九族吧! 无敌县令: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流放三千里:我拥兵百万,让我交权?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