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biqiwu.net
首页 > 都市言情 > 我的系统不正经 > 第1752章 光绪龙洋

第1752章 光绪龙洋(2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我为迪迦:当镇压一切敌 全球探秘:开局扮演死侍,队友麒麟小哥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诸界第一因 神豪:我有一亿亿舔狗金 重生,从心动开始 武道第一仙 偷听祖龙心声,被逼做他女婿 请大老婆上身 我有一座避难所

银两作为本位币的地位,到1933年废两改元时才被取消。

清朝银币的名称和形式,种类繁多,各地银币也有自己的名称。

大体可分为4种,第一种是元宝,俗称宝银,呈马蹄形,重五十两;

第二种是中锭,多为锤形,重约十两,又称小元宝;

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,形似馒头,重一、二两到三、五两,也叫小锭;

第四种是散碎银子,有滴珠、福珠等名称,重量在一两以下,成色可达到9.6-9.64成。

再就是清代银币,清朝晚期,由于外国银圆大量流入,充斥市场。

为了抵制洋圆,挽回利权,兼以补银两与制钱之不足,始自行仿铸银圆。

道光、咸丰、同治、光绪各朝,在胡建、弯弯、江浙、大海、南湖等省,先后仿铸了各种式样的“银饼”和“银钱”。

光绪八年(1882),林吉省首先用新式机器试铸过银圆,称为“厂平”,不久即废,未正式通用。

光绪十四、五年间(1888~1889)两广总督张之洞,奉命在粤省创办钱局,购置机器,铸造“龙洋”。

各省见有利可图,纷纷效仿,均先后设厂,自铸本省的“龙洋”。

宣统二年(1910),颁布“币制则例”,规定银圆为本位币,单位为圆。

清代银圆面有“光绪元宝”、“宣统元宝”或“大清银币”字样,背刻铸蟠龙纹图案。

每枚重库平七钱二分,含纯银 9.6——9.7成。

在流通中按个计数使用,据统计,清末铸银圆虽然总计达 2.8亿枚,民造的居多。

看着最后一枚银元,陈文哲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,这一次的收获有不小。

这最后一枚银元,应该就是号称最精致的古钱币。

它是一枚“光绪元宝”,是我国早的机制币,是我国近代机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,俗称“龙洋”。

因钱币背面一般铸有龙纹而得名,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。

且加上清末、民国战乱连连等因素,一些较珍贵的光绪元宝银元品种,存世量已稀少,收藏价值高。

所以就算清代的银元流传到现在的很多,还是有许多收藏家对它趋之若鹜,争相起价。

特别是这种北洋造光绪元宝,这是一枚特别版别:北洋34年长尾龙版长尾龙配长云。

钱币收藏一般分为纸币、金银纪念币和古钱币三大类。

而古钱币中银元,一直是一大热点。

因为银元材质珍贵,艺术价值高。

北洋机器局初铸银元,是在光绪十五年,面值仅“一元”一种,是津城官造的呈样银币,未流通。

直至光绪二十二年,始铸流通银币。

“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北洋机器局造”,面值有“一元”、“五角”、“两角”、“一角”、“半角”五种。

是我国套以元为单位的计值银币。

公元1903年7月,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,保留南洋(江南)、北洋、粤省、北湖四局为分厂。

这种银币材质珍贵,艺术价值高,由贵重金属或白银合金铸造。

最主要的是制作精美,图案考究,文字清秀,内容丰富,银光灿烂,其貌可人。

(本章完)

比奇屋最新地址www.biqiwu.net
目录
新书推荐: 异世卡斗 偏偏宠爱 和女神们的荒岛生涯 离婚后前夫哭着求复婚 异界铁血之旅 亏成麻瓜从文娱开始 他趁虚而入 血沙 女神的绝世高手 与前夫的重生日常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