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biqiwu.net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隆唐 > 第四章 开始自谋生路

第四章 开始自谋生路(2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不小心统治了篮坛 满级影后穿成年代大佬的掌上珠 僵尸旅行 掌珠令 穿进年代文里搞事业 调教玩家:谨慎NPC的职业素养 重生从不做备胎开始 时空穿梭之无尽的副本世界 剥削好莱坞1980 我,卫宫巨侠,畅游诸天!

此时的文坛,可以说十分鼎盛,高纬这个皇帝治国不行,在这方面却很重视。

此时的北方,崇尚江南的文风,由于南方国内动乱、南北战争频繁,随之而来的是连续不断的南人北迁浪潮的出现,大量的南方民众北迁。

侯景乱后,东魏、北齐趁机占领萧梁淮南江北大片地区,此地的民众自然被划归北方。

及江陵陷落后,又有大量的南朝士人被迫流亡东魏、北齐,其中较为著名的文士有:徐陵、荀仲举、明少遐、诸葛颍、颜之推、袁爽、睦豫等。

此外,还有许多文学才能较为突出的萧梁皇族宗室成员也流入东魏、北齐,如萧渊明、萧抵、萧放、萧退、萧慨、萧勤、萧广、萧悫、萧世怡(泰)、萧子宝、萧庄等。

在鲜卑化汉人高氏掌权的东魏北齐时期,虽然朝中上下普遍重视武功、不正风教。

但由于其继承了北魏时期的全部文化遗产以及绝大部分的文学才士,在都城邺下呈现出了一派“邺都之下,烟霏雾集”的繁荣景象。

既有在北方文坛享有盛誉的魏收、温子升、邢邵、薛道衡、卢思道等本土文学才士,还有一批由南入北的萧梁皇族宗室成员以及颜之推、袁爽、睦豫等南朝文学士人。

所以,无论从人数还是规模上来说,东魏、北齐文坛的繁荣程度,与同时期的西魏、北周文坛相比都远为繁盛。

北方本土士人与南来士人齐聚邺下,史载“自梁使至邺,邺下为之倾动,贵胜子弟盛饰聚观,礼赠优渥,馆门城市。”

武平三年,公元572年,朝廷设置的文林馆中,有不少文林馆学士是由南入北的文人。

这些待诏文林馆的入北南士与北方本土文士,在文学上有必然会有所交流和切磋。

尽管有些入北南士的诗作表现出明显的南北文风融合的迹象,但亦不脱萧梁后期南朝文风。

北齐诗风也明显受到南方文风的影响,语言辞彩多华艳而少兴寄,文学创作在技巧上也比前期要娴熟。

此时是武平元年,邺城虽然还没有成为文化中心,可已经有了那个趋势,所以高顺觉得他可以凑凑热闹。

高顺穿越时,正是八月,而后过了几日,便进入九月。

此时中秋还没有成为正式节日,但没有中秋不要紧,九月还有一个节日——重阳节!

经过打听,高顺得知了一个消息,重阳节那天还真有一场诗会,而举办的地点,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铜雀台!

听到这个名字,高顺顿时来了兴趣,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,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,给后人留下太深的印象。

时间还有几天,高顺要抓紧时间准备,主要是练字。

此时的书体以楷书为主,高顺以前的练过几天毛笔字,可惜后来没坚持下来。

王羲之的帖子他临摹过,但仓促之间,他怎么可能记住那么多繁体字,所以他打算找高长恭帮忙。

九月初三,高顺离家的第三天,他又回到了王府,见到了高长恭。

“怎么,觉得外面没有王府好,想回来了?”

“不是,我要参加重阳诗会,你帮我弄个帖子,同时借我一个会写字的侍女,最好写漂亮一点。”

“……”

高长恭震惊过后,有些不悦地说道:“胡闹,你可知去参加诗会的都是什么人,你才读了几本书,就敢去凑热闹!”

“阿父你都说了,我就是去凑热闹,你不让我打王府的名头,我总得考虑我们母子的生计吧?”

“生计?去了诗会就能有钱有粮了?”

“最起码先出个名,阿父放心,我不会用真名的。”

听到这里,高长恭也不好说什么了,自己这个儿子很有主意,貌似不用他管。

“那好,我到要看看,你到底有几分本事,如果你给本王丢了人,我就把你逐出王府!”

高顺闻言撇了撇嘴,丝毫不在意,如果真是那样,反倒是好了。

比奇屋最新地址www.biqiwu.net
目录
新书推荐: 大明:嘉靖修仙啦 手握百万雄兵,满朝文武求我称帝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我,最强毒士,女帝直呼活阎王 风流万岁爷 寒门状元郎,连中三元佐朝纲 娇少爷被山匪掳走后 割鹿记 恶姐当家:只要脸皮厚顿顿都吃肉 重生之冒牌皇帝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