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biqiwu.net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大明:寒门辅臣 > 第一百五十六章 刘基缺乏政治敏感

第一百五十六章 刘基缺乏政治敏感(2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大殷女司马 皇朝在逃小公主 穿成百万up主,我疯狂掉马甲 文艺复兴:命运狂奏 一定不会放过你 世子凶猛:这个家我败定了 江湖不过一把刀 苟在荒诡世界 我在八零投机倒把 陆教授高不可攀,私下却为她折腰

顾正臣看着刘基,余光扫了一眼毛骧,正色道:“诚意伯说笑,我一个个小小七品知县

,如何敢招用伯爵府中少爷做师爷,此事还是休要提说。”

刘基再次争取:“县衙事务繁忙,身边没个师爷……”

“诚意伯!深秋,起风了。”

顾正臣打断了刘基。

再继续说下去,刘基很可能活不到洪武八年。

知县可以自由聘用师爷作为幕僚,师爷不吃用朝廷俸禄,非朝廷官制中人,由知县供给钱粮。

在大明中后期,大明府州县主官,只要能支给足够的钱粮,就能招募到师爷,比如明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东南第一军师徐渭,他就是胡宗宪请来的师爷。

但在大明开国初期聘用师爷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,除非好友故交,知根知底,有名望,还得有些家底,否则,主官很难聘用到师爷。

这与时代的特殊性有关,大明开国仅仅六年,读书人数量还没跟上来,元末明初正是读书人青黄不接的时候,最让朱元璋头疼的是,乡野民间不少读书人不愿意侍奉大明朝,不想当明朝的官,哪怕是朝廷连试科举三次,有水平的读书人出来的却不多。

连给老朱当官都不愿意,还给人当师爷,开啥玩笑。

不过有人确实脑子不开窍,这边拒绝了老朱的当官邀请,转头就跑去给人当了师爷的人是真有,比如现任苏州知府魏观的师爷高启。

当然,如果没有意外的话,魏观和高启明年就会被老朱腰斩了。

这事还真不能完全怪老朱小心眼,作为帝王,邀请你

当官你不当,不和新王朝合作,这没啥,你回家种地就是了,放你走,可你转身给一个知府当了师爷,这让老朱怎么想:

我老朱,堂堂大明天子,还不如一个知府?

我不要面子的吗?

寰中士夫不为君用,是自外其教者,诛其身而没其家,不为之过!

这就是老朱的逻辑。

而刘基此时此刻,正在犯“高启”的错误,你儿子有才,你就赶紧送给老朱,没看老朱手里缺人手?

不把人才送老朱,送一个知县当师爷,你这是想干嘛,若是老朱多想想,你这条命还能活多久……

刘基看着旁顾其他的顾正臣,无奈地叹了口气。

现在诚意伯府已经被掏空了,老朱连俸禄都给停了,要不是家里人少,老家还有点地,怕是要走上穷途末路,如今情势危急,若是能借顾正臣之手,搭上东宫的线,说不得诚意伯府还有一线生机,至少在自己死后,家人还能保住性命。

可看顾正臣的意思,他并不打算帮这个忙。

刘基没有再为此事开口,转而与顾正臣谈论起河流疏浚一事。

毛骧跟在不远处,始终沉默。

午时,顾正臣设宴招待刘基、毛骧等人,不过都是一些客套话。

俘虏安置很是顺利,剩下的便是生活物品的置购。这一批俘虏并不是穷光蛋,和移民政策一样,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笔“安置费”——五贯钱。

这笔钱不算少,除了购置锅碗瓢盆、棉被棉衣

等物,还有诸多剩余。句容县城的耆老带了一些蔬菜看望,还不忘叮嘱几句要守法,做良善的顺民。

倒是户房中人忙得有些冒烟,尤其是骆韶,可谓绞尽脑汁给这群俘虏入句容户籍。

鞑靼俘虏入句容户籍,可不是俘虏报名,户房记录这么简单。

朱元璋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帝王,在处理蒙古族时,也有着非凡的智慧,他不追求对蒙古族群的彻底斩尽杀绝,只是追求消灭足够威胁大明王朝的元廷力量,对于那些臣服的,投降的蒙古族,包括还在元廷之中的蒙古人,优先进行拉拢、转移安置、重用、游说,然后才是肉体系消灭。

对于鞑靼俘虏,朱元璋有着明确的治理理念,就两个字:

同化。

蒙古是游牧民族,属外夷,外夷入中华则中华之。

老朱规定:

大明境内安置的蒙古族人,不允许穿着蒙古族服饰,一律着汉家衣裳;不允许说蒙古语,一律说汉语官话。蒙古族人内部,不能相互婚配,蒙古女子需嫁给大明男子。

还有一条,所有关内蒙古族改汉姓。

改姓,这是最让骆韶挠头的,这群人没文化,姓起的那个随意,让人有些绝望,有改李、张、王、赵的,也有不走寻常路的,比如我姓忙,也不知道你在忙什么,还有姓铁,名真的,往中间塞根木头,你还能征战天下不成?

最无语的是自己不会起姓,还非要找个尊贵的姓靠,啥,

你想姓朱,排行老几,老八啊。

小子,你有几条命?

比奇屋最新地址www.biqiwu.net
目录
新书推荐: 大明:嘉靖修仙啦 手握百万雄兵,满朝文武求我称帝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我,最强毒士,女帝直呼活阎王 风流万岁爷 寒门状元郎,连中三元佐朝纲 娇少爷被山匪掳走后 割鹿记 恶姐当家:只要脸皮厚顿顿都吃肉 重生之冒牌皇帝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