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biqiwu.net
首页 > 都市言情 > 靖难攻略 > 109.第109章 云南告急

109.第109章 云南告急(2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给,主说这个好使 我在亮剑杀敌爆装备 我的分身统治职业金榜 斗破:编造日记,萧炎成了小迷弟 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 天神演义 我的怪物融合万物 我的废弃石油小镇成了新一线 陈凡左冰免费读 狱锁官途,被迫成为狱警之后!

林五六羡慕的说出了杨展带来的好消息,而朱高煦听后也略微一愣。

明初武官想要晋升的难度可不低,尤其是杨俅这种上半年还只是一个百户官的人,按常理来说上次升为代千户后,他就应该沉寂最少一两年时间才能得到擢升。

只是没想到,后来杨俅跟着杨文屡立战功,所以才不得不让他连跳两级,当上了正千户。

这次他得了先登的功劳,按照正常情况来说,这功劳足以让他擢升为正四品的卫指挥佥事。

或许是都督府那边估计考虑到他升迁太快,所以这次没有给他擢升,但即便如此,他也得了一个从四品宣武将军的虚衔,多拿了一份俸禄。

要知道卫所官制是世袭罔替的,只要本领足够,子孙后代可以一直继承上一代的官职和兵权。

杨展搭上了朱高煦后,直接从一个百户二代,晋升到了如今的千户二代。

万一哪天杨俅百年,杨展立马就能参加考校,然后继承东海所千户的官职,这也难怪杨展回来特意告喜。

不过相比较他们的告喜,朱高煦更在意被围剿的倭寇上。

从杨文开始围剿倭寇算起,前后也有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了。

朱高煦算了算,死在杨文手里的倭寇没有五千也有三千了,恐怕浙江沿海的倭寇都得到了消息,跑的差不多了。

如今这条捷报传出,估计剩下的倭寇也会退出浙江海界,转而北上南下来寻找一个新的地方作为根据地。

要弄一个根据地可不简单,倭寇不可能带着所有东西进行迁移,所以一旦他们搜寻到满意的岛屿,他们就一定会再次进犯沿海各府县,以此来搜罗物资。

“林五六……”朱高煦抬头看向林五六,特意交代道:“你叫个兄弟,给我去曹国公府传句话,就说这段时间山东、辽东、福建及两广一带可能会遭遇倭夷入寇。”

“是!”林五六没有质疑朱高煦,更没有说什么他被禁足,不能向外传话的话。

哪怕他答应过后要被都督府处罚,他也要传出朱高煦的这条消息,况且他也相信朱高煦不会害自己,这条消息的传出,一定不会对自己造成影响。

想到这里,林五六在作揖回礼后便走出了书房,派了一个兄弟往曹国公府传话去了。

只是两刻钟左右,朱高煦的话就被甲字小旗的兄弟传到了曹国公府。

话带到后,那兄弟没有停留,当即就马不停蹄的往回走。

等李景隆从国公府掌事口中听到朱高煦的提醒时,距离消息传来已经过了一字时。

对于朱高煦的话,李景隆没有太多怀疑,他让掌事准备马车,简单换了套常服后便出了国公府,往宫里赶去。

同时,他在马车上书写了一份奏疏,准备以书面形式告诉皇帝情况。

“陛下,曹国公府求见……”

午后的武英殿里,只是过了半个时辰,李景隆便带着奏疏出现在了武英殿门口,而班值太监也将他到来的消息带给了朱元璋。

“传他进来吧。”

朱元璋头也不抬的开口,吸引了朱允炆等人的注意。

“继续说苏松二府以钞抵税的事情。”朱元璋看向拿着户部奏疏的朱允炆,显然刚才他们在讨论苏松二府以钞抵税的事情,并且还没说完。

朱允炆在朱元璋的提醒下回过神来,拿着奏疏继续说道:“苏松二府和南直隶的赋税黄册已经交上来了,册上说二府收取赋税折钱为一百四十六万四千三百余二十七贯三钱,实收二十九万六千四百二十七贯五钱三分,其余皆为通行宝钞。”

“南直隶赋税黄册计秋税六百二十七万五千四百二十七石三分,其余课税七十六万四千九百一十六贯三钱四分二厘。”

“以上折色后再减去‘以钞抵税’的宝钞,实收税额为三百五十九万七千三百余贯,比以往少了一百一十七万余贯。”

此刻,乡绅豪强的贪婪展露无遗,原本交税一百四十六万余贯的苏松二府,在他们的操作下,实际只上交了不到三十万贯,剩余尽数用宝钞抵税。

尽管宝钞还有五成的实际价值,但朝廷还是损失了最少六十万贯的岁入来源。

六十万贯,这笔数目可不少,便是支持江南全境以钞抵税的朱允炆都不由手心发汗,朱高炽等人更是暗中咋舌。

不过比较他们,朱元璋就显得平静很多,因为他心里早就有了准备。

作为从放牛娃和乞丐成长起来的人,他比谁都知道那些乡绅富户有多么可恶,但凡他们能拿出更多的宝钞,他们都不会选择直接缴纳赋税。

那近三十万贯税钱,恐怕都是苏松二府寻常百姓交上来的,与那些乡绅富户没多大关系。

虽然这次的惠民政策没有惠及太多平头百姓,但不管怎么说,朱元璋想要的效果终究是达到了。

整个江南的宝钞价格在秋税过后,基本维持在了一贯值钱五百文的局面,其余诸省也基本回升到了四百文左右。

这还只是以钞抵税的第一次,如果后面继续将政策范围扩大,宝钞的价值或许真的会如高煦所说的一般,回升到如面额一样的价值。

不过,想要继续扩大以钞抵税的范围,就必须让朝廷能缓缓。

在回收宝钞不能发行的局面下,户部每年都在亏损一百多万贯的赋税。

如果朱元璋愿意停下地方上的一些水利工程和基础建设,那或许户部不会在意这一百多万贯,毕竟他们大多数人都得了实惠。

可问题在于,朱元璋不愿意放弃自己剩余生命的这些时间,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,所以他要趁着自己还能活动,提早将大明朝的各项事情做好。

不停下这些工程建设,就只能从别处来寻找新的收入了,而这个‘别处’,自然就是朱高煦所看山点矿的金银铜矿了。

“臣曹国公李景隆,参拜陛下,陛下万福安康。”

“起来吧,赐座……”

朱元璋心思一动,但此时李景隆也走进了武英殿,并对他五拜三叩。

对此,朱元璋颔首示意他起身,并命随身太监端来了

“九华山的铜矿开采如何?”

朱元璋趁李景隆坐下之际看向朱允炆,询问着他眼下最关心的事情。

“回爷爷的话……”朱允炆当着李景隆的面起身,毫不遮拦的说出九华山铜矿情况。

“工部的人回话,说那九华矿山或许在汉唐时期就已经有人开采,因此方便开采的地方都已经被开采完毕了。”

“如今动用火药开采后,虽然还能继续开采,但每年能产出的铜锭却不如之前估计的那般多了,而且成本也增加了不少。”

“工部估计,九华山每年能交出一百二十余万斤铜锭,可铸钱三十万贯。”

朱允炆说罢,刚坐下的李景隆也有些惊讶这九华山铜锭数目。

“不错……”朱元璋很满意九华山的出产,同时也将云南的问题提出:“云南矿山探查如何了。”

九华山只是开胃菜,真正的大头在于朱高煦看山点矿所点出的云南矿山。

对此,朱允炆也如是回答:“历经数月,大抵已经探查出二十三处铜矿,六处金银矿。”

“这二十九处矿山,主要集中于武定、楚雄、姚安、大理、丽江、永昌及临安等府。”

“三司奏疏之中书写其规模,认为可开矿场二百余座,但云南百姓不足,只能维持大约四十座场。”

“此外,二十九处矿山,有二十三处属于地方土官、土司的管辖范围内,朝廷探查出矿山后,许多土司都带兵将矿山围了起来,说是朝廷与他们定下过君子之约,不管他们辖内事物。”

“他们还说,若是朝廷愿意将矿山交予他们,他们愿意将每年的差发翻一番……”

朱允炆如此说着,但包括他自己,武英殿内所有人都觉得云南的土司怕是失心疯了。

这二十三处矿山代表什么,他们都十分清楚,只要这些地方能投入生产,那大明的钱荒问题就会在之后数年被解决,到时候即便不发行宝钞,国库也能十分充裕。

况且,如今以钞抵税需要额外的岁入来补贴国库,云南的金银铜矿就是国库唯一的指望。

尽管朱元璋本人不希望在云南大动刀兵,可为了朱家和大明朝的利益,他不得不再动刀兵。

朱元璋看向了朱允炆:“魏国公出镇云南的钱粮,让户部提早运送,最好提前一个月运输,另外明年从江西、福建、南直隶、浙江等地选民户两万编入军户,在临安、永昌、元江等地增设卫所。”

“孙儿知晓……”朱允炆作揖应下,同时看向了前来殿内的李景隆。

朱元璋顺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,李景隆见状也准备抬手作揖,将朱高煦所提及的倭寇事宜全盘托出。

只是不等他开口,殿外便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。

今日殿门班值的太监亦失哈拿着一份加急的奏疏走进了武英殿内,并在入殿后跪下叩首,双手呈出奏疏,声音急切:

“陛下,云南三司送来急报,越州卫土目阿资、宁远刀拜烂、广南侬贞佑等部叛乱,云南告急……”

(本章完)

比奇屋最新地址www.biqiwu.net
目录
新书推荐: 离婚后前夫哭着求复婚 女神的绝世高手 他趁虚而入 血沙 异世卡斗 亏成麻瓜从文娱开始 异界铁血之旅 与前夫的重生日常 偏偏宠爱 和女神们的荒岛生涯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