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biqiwu.net
首页 > 都市言情 >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> 第451章 再议教育

第451章 再议教育(2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夫郎家的现代小相公 我的手机直连异界 影视烽火之我有装备栏 当书突然有了意识 诸天从无耻之徒开始 这个导演要谢罪 曲神天后养成系统 万界BOSS聊天群 桃园小神医 酒厂BOSS在追漫画

义务教育虽然不收取学费、书本费,却让百姓家少了一点劳力,还需供应孩子一日三餐,无疑会加重百姓的负担。

虽说应天府等五府并非穷困之地,但肯定也有不少穷苦人家,这些人家未必肯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。

当然,相较于试行义务教育,对旧有教育资源的整合、体系的改革无疑更加复杂些,难题更多···

“关于教育改革的这份文件诸卿都看完了吧?有何想法,都可道来。”

刘升洪亮的声音回荡在文华殿中,一众大臣都抬起了头来。

却一时没人说话。

见此,李长文只好开口道:“陛下,试行三年义务教育之事,只要朝廷及地方财政可以支持,便没有大问题。

倒是教育改革的第二条,涉及前明诸多学校及地方读书人的利益,需多番考虑,完善策略,方可施行。”

刘升闻言看向钱谦益、王铎、蒋德璟,道:“礼部对前明学校之事应该了解吧?不如便给诸位讲一讲。”

钱谦益本就希望在刘升面前多表现,前明教育、学校之事又恰是他所了解的,当即便起身说道起来。

“启禀陛下,前明学校主要分为官学与私学···”

作为曾经的探郎,大明的礼部侍郎,钱谦益确实对大明的教育体系、学校制度等非常熟悉。

他又有不错的口才、深厚的学识,一番讲解,上至刘升,下至各部郎中,都对这发面有了较为全面、深刻的了解。

朱元璋当年也是颇为重视教育的,因此大明在洪武年间,便开始兴办官学。

乡村有社学,州县有县学、州学,再往上还有府学,最上面则是南、北国子监。

但社学并非强制开设,明廷和地方官府也没有划经费,全靠乡绅、地主去办,所以有的地方有,有的地方没有,并且很快为私塾所取代,或者说从来就没有胜过私塾。

大明的地方官学遭遇也差不多。

因为在明朝选才制度成熟后,科举几乎成了进入官场的唯一道路,所以读书人也都以科举为目标。

地方官学虽然有些福利待遇,但在师资及教育成果方面往往比不上私学(也即是各种书院、名师)。

所以到了明朝中晚期,大多数地方官学几乎成了摆设。

比如一地县学,若遇到能干、有名气的教谕,或许还有几十个学生撑场面;若是遇到庸碌无能之辈,县学空无一人是常有之事。

明廷也曾数次打击私学,尤其是书院,因为书院不禁侵占了朝廷在教育方面的权利、威信,往往还是学子、官员结党之所在。

然而,哪怕明令禁止办学院,效果也只是一时的。更别提,明朝的政策往往因阁臣、皇帝的改变而改变,无法坚持下去。

所以,纵观明代教谕,大多数时候私学都压过了官学···

钱谦益讲完,其他官员还在思考,刘升便在微微沉吟后总结道:“如此说来,前明私学之所以兴盛,官学之所以衰败,归根结底是因为明廷皆以科举取仕?”

听到刘升这话,不少大臣都一愣,钱谦益更是在一愣之后面色发白。

他万万没想到,刘升竟从他对前明官学、私学的一番介绍中,总结出了这么一句话来。

早在去年商议如何举办乡试时,钱谦益就知道刘升有意改变科举取士的制度。

但刘升此前并没有在众多官员面前公开这种想法,今日算是头一次。

若今日之事传出去,天下读书人岂不要误以为是他钱谦益引得刘升冒出如此想法的?

这样的话,他必然更加遭士人仇恨。(本章完)

比奇屋最新地址www.biqiwu.net
目录
新书推荐: 他趁虚而入 血沙 亏成麻瓜从文娱开始 女神的绝世高手 异世卡斗 异界铁血之旅 和女神们的荒岛生涯 与前夫的重生日常 离婚后前夫哭着求复婚 偏偏宠爱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