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biqiwu.net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大唐隐相 > 第三百七十九章名将养成记

第三百七十九章名将养成记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同学是总裁 我真不是荒野吃播 我真没想当好大哥啊 在夏神怀里打个野 殷商妇好传 高门弃妇 我真的只是个凡人 世子无双 超凡人生从系统开始 荒原部落

李泌曾对王忠嗣不止一次说过,为将者不可滥用军力。李泌说的这个军力,主要说的就是士卒的性命。

李泌这样对他说,是因为他得知有很多带兵打仗的将军,那功劳是生生用将士们的命堆起来的。

大唐的将军不知道爱惜士卒吗?非也。

做将军的不知道爱惜士卒,这仗一定打不好。

可很多将军用将士们的命换功劳的时候,却并不是拿刀逼着士卒拼死作战的,而是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去拼命。

这件事这样说有点奇怪。而事实却真的是这样。大唐军功赏赐向来大方,每次打仗前,只要带兵的将军按照此次作战的难易公布赏格,这些将士自然会因为那些让人眼红的赏赐拼死一战。

比如,吐蕃军比较难打,朝廷便有明文规定,只要唐军将士杀死、或是捕获一名吐蕃将领,这名唐军士卒便可授予那名被杀死、或是捕获的吐蕃将领对等的官职。

杀吐蕃的王,则可成为大唐的王。杀死吐蕃的将军,则可成为大唐的将军。这种重赏,会让唐军士卒打仗时顾不上生死的。

这办法好是好,可有一个操蛋之处,那就是遇到强敌,将士们立功心切,拼死向前,死伤也就较大。

而朝廷的操蛋之处在于,他们只看你是不是打胜了,很少会追究损耗兵力之事。这样,很多将军打仗的时候就不愿意动脑子想办法,而是开出重赏,让士卒拿命去换取胜利。

这种“一将名成万骨枯”,“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”的事情,李泌觉得能避免还是避免。

士卒的命也是命,也是百姓家的顶梁柱。虽说打仗没有不死人的,能少死一些还是少死一些为好。

所以,李泌时常去信对王忠嗣说,“一名好将军,应该是爱惜军力的将军。名将,不一定非要站在将士们的尸骨上”。

王忠嗣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,经常是以少胜多,把自家这边的损失几乎降到了最低。

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他守卫新城的那场战斗。新城是王忠嗣的成名之战,当初唐军久攻不下,还有被吐蕃军围歼的危险。

王忠嗣到了后,运用计谋,一战就夺回了新城。可他明白,吐蕃人不会就此罢休,一定会再来攻取新城。

果然,仅仅两个多月以后,吐蕃人就来了,而且一来就来了三万人马。王忠嗣看到吐蕃人一下子来了这么多,显然是不惜血本也要攻取新城,心里是又高兴又担心。

高兴,是因为敌军送上门来挨揍,总比去大草原上找他们省事。担忧,是因为新城守军只有区区一千人马。

王忠嗣心说这吐蕃人也学鸡贼了,知道兵出神速,趁着新城这里的大部分唐军撤回去休整的空当,只两个多月就调集了三万人马来攻城,显然符合兵法上说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。

可他们忘了一件事,此时城中的带兵将军是我王忠嗣。不仅仅如此,我王忠嗣身后还有一位小先生。

虽然他远在长安,可他来的那书信中说,“以少对多,不可硬拼。若是非打不可,将军应置生死于度外,带头杀敌。”

现在这情况就是非打不可。不然,新城这里只有被动挨打的份,只一千守军,早晚会被攻克。

而新城一丢失,这帮吐蕃人又可以耀武扬威的去吐蕃麦庄收麦子去了。于是,王忠嗣也没有做战前动员,也没有开出重赏。

比奇屋最新地址www.biqiwu.net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新书推荐: 被夫君杀身证道后,我重生了 流放三千里:我拥兵百万,让我交权? 封地一秒爆一兵,不造反不行了啊 夺嫡,我靠签到苟到最后 单机南北朝 玉露凝棠 当女配实在太辛苦了[快穿] 山主之女 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假太监:太子妃你也不想太子被废吧
返回顶部